官方网站
浅绛山水,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。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,统称浅绛山水。其方法是先用浓淡,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,再施以淡的赭石,(或掺少稍失砂类)染山石,树木结构处。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,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。
花鸟画要它尽态极妍、神形兼备,也要它鸟语花香、跃然纸上,本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和自然景物分不开的。青山绿水、碧草红花、好鸟时鸣,助人情趣,有的采入歌谣,有的编成小唱,自惜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。一部《诗经》就是最好的花鸟画题材。画家们把人们喜爱的花鸟禽虫搜入笔端,塑造成更加美好的形象,不能说不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贡献。
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,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,便叫崔季珪代替,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。接见后,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:“你看魏王怎么样?”匈奴使节回答说:“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,可是床边握刀的人,这才是英雄啊。”曹操听说后,趁使节回国,派人追去杀了他。
“我学习工笔花鸟画,是从1935年起始的,至今才二十多年。在这以前,曾从民间画师学习过养花养虫鸟、制染料。还曾学画过山水画和写意的花鸟画。虽都是些”依样画葫芦“,很少创作,但在运笔用墨以及养花养虫鸟上,确为我学习工笔花鸟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中国自古在儒家道统下,对仪容仪表有极其系统的要求和规范。一个人的容貌举止甚至关系到名节和生死,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气象和尊严。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倍矣。边豆之事、则有司存。”
我们的民族绘画,自古以来都是民间画家们的辛勤劳动创造、发扬和繁荣的结果,才造成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绘画,无论是人物、山水和花鸟画。统治阶级为了控制他们,使他们俯首帖耳地为统治阶级服务,才设立了“待招”“祗候”“供奉”等一系列官职,用来笼络“四方画工”,美其名曰“奖励学艺”。